兒童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,常常是不管別人是否喜歡聽,不管別人是否聽得懂,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,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,總是打斷別人的說話,不能圍繞一個主題談話,造成這種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“非社會化”現象的原因其實是兒童自我的思維方式。
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密不可分,語言表達能力受思維發展水平的制約。自我的思維方式,制約了兒童的語言表達,同時也影響了兒童的社交能力發展。
家長在對兒童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時,往往只注重語言形式的訓練,而忽視了兒童認知能力的培養,尤其是沒有將語言訓練與思維認知訓練結合起來。要走出這個誤區,就要求父母重視兒童認知能力的培養,改變兒童自我的思維方式,培養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,把握事物的內在關系,學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在解決生活問題的情景中,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,在學語言、用語言的過程中提高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。